2025年11月18日 10:36
中耳乳突炎是常见耳部疾病,引发耳朵疼痛。其病因主要有致病菌感染、咽鼓管功能障碍、机体抵抗力下降、邻近器官炎症蔓延、不良生活习惯等。症状表现为耳痛、听力下降、耳鸣、耳流脓、发热等。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、日常护理等。
1. 病因:
致病菌感染:肺炎链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入侵中耳,引发炎症,若炎症蔓延至乳突部位,就会导致中耳乳突炎。
咽鼓管功能障碍: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鼻咽部的通道,当咽鼓管堵塞或功能异常时,中耳内的空气无法正常流通,导致中耳内压力失衡,容易引发中耳乳突炎。
机体抵抗力下降:过度劳累、营养不良、患有慢性疾病等因素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,使身体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,从而增加中耳乳突炎的发病风险。
邻近器官炎症蔓延:鼻窦炎、扁桃体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能蔓延至中耳,引发中耳乳突炎。
不良生活习惯:经常挖耳朵、游泳时耳朵进水等不良生活习惯,可能损伤耳道和鼓膜,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,进而引发中耳乳突炎。
2. 症状:
耳痛:是中耳乳突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,疼痛程度不一,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,在吞咽、咳嗽时疼痛可能会加剧。
听力下降:炎症会影响中耳的传音功能,导致听力下降,患者可能会感觉听不清声音,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更为明显。
耳鸣: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症状,表现为耳内有嗡嗡声、鸣声等异常声音。
耳流脓:中耳内的炎症会产生分泌物,当分泌物积聚到一定程度时,会通过鼓膜穿孔处流出耳道,形成耳流脓的症状。
发热: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症状,体温可高达38℃以上,同时还可能伴有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3. 治疗:
药物治疗:抗生素是治疗中耳乳突炎的常用药物,如阿莫西林、头孢呋辛、阿奇霉素等,可以有效杀灭细菌,控制炎症。此外,还可使用滴耳液,如氧氟沙星滴耳液、氯霉素滴耳液等,直接作用于耳道,缓解症状。
手术治疗:对于病情较为严重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。手术方式包括乳突切开术、鼓室成形术等,通过手术清除中耳和乳突内的病变组织,重建中耳的传音结构。
日常护理: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耳部卫生,避免耳朵进水,不要随意挖耳朵。同时,要注意休息,保证充足的睡眠,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,以增强机体抵抗力。
中耳乳突炎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耳部疾病,其病因多样,症状明显。了解中耳乳突炎的病因、症状和治疗方法,有助于人们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积极预防中耳乳突炎的发生。一旦出现耳朵疼痛等相关症状,应及时就医,遵医嘱进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