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7月22日 17:19
脚底痛是常见问题,原因包括足底筋膜炎、跟腱炎、足跟骨刺、扁平足、鞋子不合适等。
1. 足底筋膜炎: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与脚趾的组织,长时间行走、跑步或站立,会使足底筋膜反复受到牵拉,引发炎症,导致脚底疼痛,尤其是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明显。治疗上,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萘普生、双氯芬酸等缓解疼痛和炎症,但需遵医嘱。同时,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,如用毛巾牵拉脚趾,保持 15 - 30 秒,重复多次。
2. 跟腱炎:跟腱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,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,会使跟腱承受过大压力,引发炎症。跟腱炎患者除了脚底痛,还会感到跟腱部位肿胀、僵硬。治疗时,可采用冰敷减轻炎症和疼痛,每次冰敷 15 - 20 分钟,每天数次。也可使用支撑性鞋垫,减轻跟腱压力。药物方面,同样可使用上述非甾体抗炎药。
3. 足跟骨刺:足跟骨刺是由于足跟长期承受压力,导致局部骨质增生形成的。骨刺会刺激周围组织,引起疼痛。患者行走时会感觉脚底有针刺样疼痛。治疗上,可通过物理治疗如超声波、冲击波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疼痛。若疼痛严重,可考虑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,但需由专业医生操作。
4. 扁平足:扁平足患者足弓低平或消失,使足底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均,容易导致脚底疼痛。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,疼痛会加剧。可通过定制矫形鞋垫来改善足弓形态,减轻足底压力。同时,进行足部肌肉锻炼,如用脚趾抓毛巾等,增强足部肌肉力量。
5. 鞋子不合适:穿着过紧、过硬或缺乏支撑的鞋子,会使脚底受到过度挤压和摩擦,引发疼痛。应选择合适的鞋子,具有良好的缓冲和支撑功能,避免长时间穿着高跟鞋或不合脚的鞋子。
脚底痛的原因多样,不同原因导致的疼痛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。出现脚底痛时,应及时明确病因,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。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,建议到正规医院的骨外科或疼痛专科就诊,以便获得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