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7月03日 14:33
肺梗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,了解其症状、病因、诊断方法、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等,对于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。症状方面有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咯血等;病因涉及静脉血栓形成、心脏病、肿瘤等;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、血液检查等;治疗包括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;预防可从生活习惯、基础病管理等方面入手。
1. 症状:肺梗阻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,这是最常见的症状,表现为呼吸急促、费力。胸痛也是典型症状之一,多为突然发作的刺痛或钝痛,可随呼吸加重。咯血相对较少见,但一旦出现,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。部分患者还会有咳嗽、晕厥等症状。
2. 病因: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梗阻的主要病因,当腿部或盆腔的深静脉形成血栓后,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进入肺动脉,导致肺梗阻。心脏病患者,如心房颤动、心力衰竭等,心脏内易形成血栓,也可能引发肺梗阻。肿瘤患者,肿瘤细胞可侵犯血管,导致血栓形成,增加肺梗阻的风险。此外,长期卧床、肥胖、怀孕等因素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,容易形成血栓。
3. 诊断: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梗阻的重要手段,如肺动脉造影是诊断的“金标准”,但属于有创检查。CT肺动脉造影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情况,是常用的检查方法。磁共振肺动脉造影也可用于诊断。血液检查方面,D - 二聚体检测对排除肺梗阻有一定价值,如果D - 二聚体正常,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梗阻。
4. 治疗: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药物,如华法林、利伐沙班、达比加群酯等,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新血栓形成。溶栓药物,如尿激酶、链激酶等,能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,但有出血风险。对于病情严重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可考虑手术治疗,如肺动脉血栓摘除术、导管介入治疗等。
5. 预防:在生活习惯上,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,定期起身活动,促进血液循环。保持健康的体重,避免肥胖。戒烟限酒,减少对血管的刺激。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,如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要积极治疗,控制病情。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,应定期体检,评估血栓风险。
肺梗阻是一种严重威胁健康的疾病,通过了解其症状、病因、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,能够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积极治疗基础疾病,以降低肺梗阻的发生风险。如果出现疑似肺梗阻的症状,应及时就医,以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