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5月22日 14:11
支气管镜检查后可能出现咯血、发热、感染、气胸、咽喉疼痛等副作用,可穿戴设备能通过实时心率监测、体温监测、呼吸监测、运动监测、血氧监测等方式助力监测这些副作用。
1. 咯血: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对气道黏膜造成一定损伤,从而引起咯血。可穿戴设备通过实时心率监测,若发现心率异常增快,可能提示患者因咯血产生紧张情绪或存在失血情况。因为失血会导致机体代偿性心率加快,通过持续监测心率变化,能及时察觉咯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。
2. 发热:检查后机体可能因应激反应或感染等原因出现发热症状。可穿戴设备的体温监测功能就发挥了重要作用,它可以实时、连续地记录体温变化。一旦体温出现异常升高,能及时发出警报,让医护人员和患者了解发热情况,以便进一步排查发热原因,是感染性发热还是非感染性发热等。
3. 感染:支气管镜检查有引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。可穿戴设备的呼吸监测功能可对呼吸频率、节律等进行监测。当发生感染时,患者的呼吸往往会出现改变,如呼吸急促、呼吸节律紊乱等。通过对呼吸参数的监测,能及时发现感染可能导致的呼吸功能异常,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。
4. 气胸:这是支气管镜检查相对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。可穿戴设备的运动监测功能可以感知患者的身体活动情况。若患者因气胸出现胸痛、呼吸困难而活动受限,可穿戴设备能捕捉到这种运动变化的异常。同时,结合血氧监测,当发生气胸时,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,血氧饱和度会下降,可穿戴设备能实时监测到血氧饱和度的变化,及时发现气胸的发生。
5. 咽喉疼痛:支气管镜经过咽喉部时会引起局部刺激,导致咽喉疼痛。虽然可穿戴设备不能直接监测咽喉疼痛,但通过呼吸监测可以发现患者因咽喉疼痛而出现的呼吸改变,如呼吸变浅、吞咽时呼吸的短暂停顿等。这些细微的呼吸变化可以间接反映咽喉部的不适情况。
6. 其他潜在副作用:可穿戴设备还可以综合各项监测数据,发现一些潜在的副作用。例如,通过对心率、呼吸、体温等多参数的分析,若出现多个参数同时异常波动,可能提示存在更复杂的并发症或副作用,有助于医护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。
可穿戴设备在监测支气管镜检查后副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。它能够通过多种监测功能,实时、连续地获取患者的生理数据,及时发现咯血、发热、感染、气胸、咽喉疼痛等副作用的迹象,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,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,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。在未来,随着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,其在医疗监测领域的作用将更加凸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