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5月16日 11:30
儿童皮肤痒的原因常见有皮肤干燥、过敏、感染等。皮肤干燥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瘙痒;过敏可能由食物、接触物等过敏原导致;感染则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感染。针对这些情况,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来缓解症状。
1. 皮肤干燥:
原理: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较薄,皮脂腺分泌功能相对较弱,在秋冬季节或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,皮肤水分流失加快,导致皮肤干燥。干燥的皮肤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,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,从而产生瘙痒感。
表现:皮肤表面粗糙,有脱屑现象,严重时会出现裂纹,尤其在四肢伸侧、背部等部位较为明显。
预防:让儿童适当多喝水,补充身体所需水分;控制洗澡次数,避免过度清洁破坏皮肤的油脂层;选择温和、滋润型的沐浴产品。
护理:洗澡后及时涂抹儿童专用的保湿霜,锁住皮肤水分;室内使用加湿器,保持空气湿度在 40%-60%。
治疗:若皮肤瘙痒严重,可遵医嘱使用维生素 E 乳、尿素软膏、凡士林等药物,以缓解皮肤干燥和瘙痒症状。
2. 过敏:
原理: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时,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,并启动免疫反应,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,导致皮肤出现瘙痒、红斑、风团等症状。
表现: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,伴有剧烈瘙痒,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,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、腹痛、腹泻等全身症状。
预防:了解儿童的过敏原,尽量避免接触;注意饮食,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;保持居住环境清洁,定期清洗床上用品、窗帘等。
护理:避免搔抓皮肤,以免引起皮肤破损和感染;穿着宽松、纯棉的衣物,减少对皮肤的刺激。
治疗:症状较轻时,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、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、地奈德乳膏等药物;症状严重时,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浆、西替利嗪滴剂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抗过敏药物。
3. 感染:
细菌感染:
原理:儿童皮肤娇嫩,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。当皮肤有破损时,细菌更容易进入皮肤内部,引发感染,产生炎症反应,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。
表现:皮肤出现红肿、疼痛、脓疱等症状,瘙痒程度不一。
预防:注意儿童个人卫生,勤洗手、勤剪指甲;避免皮肤受伤,如有伤口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。
护理: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脓疱,防止感染扩散。
治疗: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红霉素软膏等抗生素药物;症状严重时,需口服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。
真菌感染:
原理:真菌喜欢在温暖、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。儿童如果出汗较多、不注意皮肤清洁,就容易感染真菌,真菌会侵犯皮肤角质层,引起炎症反应和瘙痒。
表现: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,边缘有丘疹、水疱,伴有脱屑和瘙痒,常见于腹股沟、臀部、足部等部位。
预防: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勤换衣物;避免与患有真菌感染的人共用毛巾、拖鞋等物品。
护理:避免搔抓患处,防止自身传染和继发细菌感染。
治疗:可遵医嘱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、酮康唑乳膏、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。
病毒感染:
原理:某些病毒感染如水痘 - 带状疱疹病毒、单纯疱疹病毒等,会引起皮肤病变,病毒在皮肤细胞内复制,破坏细胞结构,引发炎症和免疫反应,导致皮肤瘙痒。
表现:皮肤出现水疱、丘疹等皮疹,伴有瘙痒或疼痛,不同的病毒感染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。
预防:按时接种疫苗,增强儿童免疫力;避免接触感染病毒的患者。
护理:注意休息,保持皮肤清洁,避免搔抓水疱,防止留疤。
治疗:需根据具体的病毒感染类型,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、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,必要时口服抗病毒药物。
儿童皮肤痒是常见问题,皮肤干燥、过敏、感染是主要原因。家长需关注儿童皮肤状况,做好预防和护理工作。一旦出现皮肤痒的症状,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,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,要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儿科就诊,以便明确病因,进行针对性治疗。